close

 

阿炳原為無錫城區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頭吳地小山歌、長篇敘事歌、灘簧、說因果和絲竹樂等鄉土音樂的熏陶,對音樂非常喜愛。在父親的教習下,他十六七歲便學會了結構繁複、技法多變的梵音,吹、拉、彈、打、唱、念樣樣精通,並能正式參加道教法事音樂的演奏活動。年過而立之後,阿炳的境遇急轉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鴉片等惡習導致生活潦倒,隨後患上眼疾,雙目相繼失明,再到後來便流落街頭賣藝,生活十分貧困。底層的生活讓他歷盡了人世的艱辛,飽嚐了舊社會的辛酸屈辱。但才藝出眾的阿炳,經常通過拉二胡、彈琵琶、說新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恨情仇,通過音樂揭露當時的黑暗。他把自己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音樂反映出來,產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寫照,是他情感宣洩的傳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愛並引為經典,是阿炳創作的成功,是他創作天賦的體現。

曲名由來: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說:“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說:“《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粵曲裡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點頭同意,於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曆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摘自百度百科)

《二泉映月》阿炳的原曲錄音效果不佳所以沒有收錄,直接與您分享石莉娟的歌唱版。


二泉映月-石莉娟歌唱版

聽琴聲悠悠
是何人在黃昏後
身背著琵琶沿街走
背著琵琶沿街走
陣陣秋風
吹動著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
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遙遙出巷口
宛轉又上小橋頭
四野寂靜
燈火微茫映畫樓
操琴的人
試問知音何處有
一聲低吟一回首
只見月照蘆狄洲
只見月照蘆狄洲
琴音繞叢林
琴心在顫抖
聲聲猶如松風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又似泉水匆匆流
憔悴琴魂作漫遊
平生事啊難回首
歲月消逝人煙留
年少青絲
轉瞬已然變白頭
苦伶仃
舉目無親友
風雨泥濘怎忍受
榮辱沉浮無怨尤
榮辱沉浮無怨尤
惟有這琴弦解離愁
晨昏常相伴
苦樂總相守
酒醒人散餘韻悠
酒醒人散餘韻悠
莫說壯志難躊
胸中歌千首
都為家鄉山水留
天地悠悠
唯情最長久
共祝愿
五洲四海烽煙收
家家笙歌奏
年年歲歲樂無憂
年年歲歲樂無憂
縱然人似黃鶴
一抔淨土惠山丘噢
此情綿綿不休
天涯芳草知音有
你的琴聲還伴著泉水流


雖然現代人都喜歡自己唱卡啦OK或KTV,靜下心來聆聽這首高難度與深意境的歌曲,思緒被感染帶到煙雨濛濛寂靜的街頭角落,消瘦的青衫孑然的身影走過街頭跨上橋頭青石板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彭飛 時空祕境 的頭像
    彭飛 時空祕境

    彭飛 時空秘境

    彭飛 時空祕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