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 ↑ 先看看由昆明湖眺望佛香閣。
先了解頤和園概況:
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1750 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 康乾盛世" 時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之地。
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上圖↑,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

↑ 在園中的玉瀾堂;
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裡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

上圖↑ 慈禧在樂壽堂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
到北京自由行真的很方便,北京陸續通車的地鐵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景點,對於想要深度自由行的人來說真是一個好去處;語言不是問題、文字雖然是簡體,多看幾次也能意會神通,用猜的也可猜中八九成,看路標絕不成問題。

出門到北京一定要有歪壞(wifi),手機要有百度地圖或是高德地圖 ,再下載北京地鐵通APP,如果您夠熟,再下載公車APP就萬無一失了,如果有微信支付、「騰訊乘車碼」就更暢行無阻囉!

↑北京地鐵圖,我安裝的這個「北京地鐵通APP」,內含大陸各省市有地鐵的城市地鐵圖,只要該APP內搜尋想去的城市即可,個人覺得好用。
北京地鐵通APP(請點我)
↓ 頤和園位置圖 ↓
↑從地圖觀察,我這次搭乘地鐵4號線從北宮門站下車,從北宮門進入頤和園往萬壽山。

↑ 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從D出口,出去後往北宮門方向。

↑ 頤和園重要景點位置圖。可以在同樣地鐵4號線的西苑站下車,稍為走一段路,從東宮門進入也可以很快速的到達頤和園。
順便一提頤和園週邊還有圓明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是不錯的景點。
頤和園,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這麼大的園林只用將近一天的時間根本逛不完,今天計畫直登萬壽山居高臨下鳥瞰昆明湖與整個頤和園。

上圖↑ 北宮門售票口,今天非假日而且來得早,旅遊團大部份從東宮門進入,所以這裡顯得清靜許多。

上圖↑ 北宮門剪票入口

↑ 進了剪票入口,眼前有一座橋,橋下就是模仿江南景觀的蘇州街。


↑ 這次不下去蘇州街,(蘇州街我另一專篇介紹,請點我),我們直走經過牌樓往萬壽山山上走,如果不想爬山又不想搭船,過了橋之後往右走就有平緩的步道往昆明湖沿岸的石舫、長廊等景點。

上圖 ↑ 往萬壽山的牌樓
過了橋,前面牌樓往萬壽山,這裡是頤和園後山,老佛爺和皇上大概不會來這種崎嶇危險的地方,所以不比前山的寬敞平緩,過了牌樓沒多遠就看見下文介紹的建築了。
頤和園香巖宗印之閣
四大部洲、香巖宗印之閣建築群原為乾隆年間修建的一組典型的西藏桑鳶寺式的宗教建築,雄偉壯觀,1860年毀於戰火,僅存大片遺址和磚石結構的塔台。近年重建,部分建築恢復原貌。

這組藏式宗教建築原是由19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主體建築是香巖宗印之閣,象徵佛經中佛所居的須彌山。它的四周是佛經中所描述的四大部洲——北俱盧洲、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它們形狀各不相同,分別對應著佛家所稱“四大”的地(方形)、火(三角形)、風(半月形)、水(圓月形)。

香巖宗印之閣是坐南朝北的,以佛為主,佛左為東,佛右為西,因此閣右應為西牛貨洲,閣左應為東勝身洲,北俱盧洲在閣之南,南贍部洲在閣之北,四大部洲的名稱與自然方向剛好相反。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是代表佛經“四智”的綠、紅、黑、白四座喇嘛塔,另還有八小部洲、日台、月台。
這些都看不懂也沒關係,我們是來賞景的。



四月的北京氣候適宜,今天出個大太陽,萬壽山雖然不高,由此眺望視野無礙,這個季節正是柳絮飄飛的時候,還好這裡空氣還不錯。


↓ 智慧海 ↓

智慧海是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頂最高處的一座宗教建築,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讚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
過了智慧海,也要翻過山頭了,可以看見「佛香閣」與山下廣大的「昆明湖」了。
↓ 佛香閣 ↓

佛香閣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築,建築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高41米,8面3層4重簷,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 「佛香閣」門票10元人民幣,居高臨下視野豐富,今天可能剛好遇上旅行團,裡面擠滿了人,下次再進去,先逛逛別的地方。

上圖↑從佛香閣圍牆邊眺望昆明湖,照片裡湖中的是南湖島,連結島的橋叫十七孔橋。

↑ 拉進一點看,昆明湖面漂蕩著有情人的腳踏船。




↑ 萬壽山上餐飲不便,事先準備了壽司、麵包、小菜、飲料....路上有許多小涼亭或坐在樹下賞景用餐,遙想當年老佛爺一堆人簇擁著、馬屁精圍繞著吃喝不愁,應該沒我這般悠哉怡然自得。
一路階梯小徑還算好走,終於走到湖邊了。
↓ 排雲殿 ↓

上圖↑排雲殿入口大門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

↑從入口進來後又是一排中軸線建築往山上延伸,仍然因為人多,先遊覽他處。
“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上圖 ↑ 排雲殿廣場的雲輝玉宇牌樓,牌樓後方是昆明湖。
“雲輝玉宇”牌樓,緊鄰昆明湖,是萬壽山前山中央建築群主軸線的起點。建築為四柱七樓,頂覆黃色琉璃瓦,繪金龍和璽彩畫,等級極其高貴。“雲輝玉宇”牌樓表示這裡的宮殿是彩雲與華麗建築相輝映的世界。牌樓的南面匾額上寫著“星拱瑤樞”,它告訴人們,這裡就是“眾星拱衛的神仙之地”。在排雲門前,除立有兩隻造型生動、鑄造精美的銅獅之外,還有兩側各擺放了六塊不同形態的太湖石,喻意為十二生肖。牌樓上的南北匾額表達了對統治者的讚美與頌譽,也暗含了君臣尊卑的封建禮制秩序。
長廊

↑ 頤和園長廊在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於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

↑ 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
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它的長度和豐富的彩畫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 彩畫的內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情節。

↑ 畫師們將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其中許多風景畫仿自江南山水,是畫師們根據乾隆意圖繪製的地方。(文字來源)
↓ 昆明湖 ↓

頤和園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頤和園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園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據水域的分割狀況,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後湖。其中西湖又可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昆明湖繞流萬壽山後山腳下的溪河,稱為後湖。後湖也可分為後湖和諧趣園湖兩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總面積有3000畝之闊,比北京市內的五個北海還要大。水域廣闊,景色秀麗,每年夏秋季節,大量遊人紛紛而至。

人們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風拂面,微波漣漪。西望玉峰寶塔,立於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閣,處於翠柏之間。遠山近水,詩情畫意,使人暑意頓消。



當人們在風和日麗的夏秋之際,立於岸邊,放眼觀看,湖面上汽艇、畫舫,載著遊客環湖遊覽,條條小船,乘著遊客划槳而航,橋、島、殿、閣,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氣勃勃。呈現出一幅壯麗的畫面。(文字來源)
石舫

北京頤和園石舫(如圖)又名清晏舫,位於昆明湖的西北部,萬壽山的西麓岸邊。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體乃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船上二層白色木結構樓房,都用油漆裝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有磚雕裝飾,精巧華麗,是頤和園內著名的水上建築珍品。


↑ 舫上艙樓原為古建築形式,但在英法聯軍入侵時,舫上的中式艙樓被焚毀。光緒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圖,將原來的中式艙樓改建成西式艙樓,窗上鑲嵌五色玻璃,是園中唯一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築。並取河清晏之義,取名清晏舫。(文字來源)





↑以上幾張照片是石舫週邊庭園美景。
↓ 南湖島 ↓

↑ 航拍南湖島。
南湖島位於北京市頤和園的昆明湖東南側,昆明湖西堤以東、萬壽山以南的湖水之中,佔地一公頃多。
南湖島與萬壽山遙相呼應,起著豐富水面景物的重要作用。

整個島嶼呈圓形,島上建有龍王廟、鑑遠堂、澹會軒、月波樓、雲香閣等,均為毀後重建。南湖島北部是用山石疊成的假山。假山上建有涵虛堂和嵐翠間,為島中的主體建築。涵虛堂是一座兩卷殿,南面有露台,繞以石造雕欄。
以下為南湖島上的建築與風景,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南湖島周邊的步道,景緻優美。


連結南湖島的17孔橋



↑ 走過17孔橋,離開了南湖島,開始往東宮門方向走準備回家了。








↑ 東宮門出入口,這次由北宮門進,東宮門出,爬了萬壽山,走到17孔橋,逛了南湖島,再走到東宮門出來,要回到現代去搭地鐵了,現在覺得腳好痠呀!

↑ 頤和園東宮門百度街景,覺得大陸景區就是一個“大”字。
現在手上有手機,跟著百度地圖導航往地鐵4號線西苑站搭車,遊記就寫到這裡吧。
後記:
頤和園禁明火,所以想吃個餐不容易,最好進來之前準備好便當、飯糰、點心、麵包、飲料、水.....。
參考網站:
頤和園官網:http://www.summerpalace-china.com/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90%E5%92%8C%E5%9B%AD
北京頤和園:http://ch1234.webnode.tw/%e6%8e%92%e9%9b%b2%e6%ae%bf/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30-18:00(4月1日至10月31日)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7:00-17:0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景區電話:010-62881144
最佳旅遊時間:4月-10月
大約瀏覽時間:3小時
頤和園門票: 30元/張(旺季),20元/張(淡季),有半價票。
頤和園聯票: 60元/張(旺季),50元/張(淡季) ,沒有半價票。
備註 :
1、頤和園聯票包括頤和園門票和園中園門票(園中園包括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和蘇州街)。
2、旺季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時間: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頤和園交通資訊
(1)東宮門
地鐵線路:4號線西苑站
公交線路:330、331、332、346、584、594、375、563、508、579、303、584、夜8路
(2)北宮門
地鐵線路:4號線北宮門站
公交線路:330、331、332、346、584、594、375、563、508、579、303、觀光3線
(3)新建宮門
公交線路:374、74、437、952路
(4)南如意門
有停車場
公交線路:374、74、437、952路
(5)頤和園西門
有停車場
公交線路:469、539路
(6)北如意門
暫無公交、地鐵、停車場
(7)自駕路線
東直門橋-二環-西直門橋-西直門外大街-紫竹院路-車道溝橋-藍靛厂南路-長春橋-藍靛厂北路-昆明湖東路-昆明湖路-終點。
北京頤和園停車場信息
東宮門停車場1500平方米,約100個車位。
新建宮門停車場5500平方米,約470個車位。
北宮門停車場3000平方米,約123個車位。
西門停車場1200平方米,約70個車位。
遊船服務:
乘坐遊船,水上觀賞頤和園也是一大亮點。頤和園內有8個遊船碼頭:八方亭、文昌閣、玉瀾堂、排雲殿、石丈亭、銅牛、石舫和南湖島。
其中八方亭碼頭為手划船碼頭,文昌閣碼頭為電瓶船和腳踏船碼頭,玉瀾堂碼頭為腳踏船碼頭,排雲殿碼頭為電瓶船碼頭,石丈亭碼頭和銅牛碼頭之間龍船擺渡互通,石舫碼頭和南湖島碼頭之間大型畫舫擺渡互通。
腳踏船價格:租船押金300元,4人船租金40元/小時,6人船租金60元/小時。
電瓶船價格:租船押金400元,4人船租金60元/小時,6人船租金100元/小時。
手划船價格:租船押金300元,租金40元/小時,每船限乘4人。
龍船和大型畫舫按人收費,每人票價8-10元不等(路程不同)。
頤和園目前開通有玉淵潭八一湖碼頭乘船到頤和園項目,單程收費60元/人,雙程80元/人。遊船直抵頤和園南如意門,船票即為入園門票,無需另行購買門票。(參考資料)
電瓶車服務 :
頤和園內有電瓶遊覽車,共五個站點可停靠,路線為:
八方亭(十七孔橋)-秀漪橋-景明樓南口-暢觀堂-玉帶橋(耕織圖)。
每站3元,全程12元。
運營時間:9:00-16:00。
※本文如您認為值得給我獎勵,請“點擊任一廣告”就是給我最直接的獎勵,謝謝!!
返回 北京必遊景點 首頁